乡村振兴

分享日照市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,美丽日照乡村民宿旅游、日照乡村产业……

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中心>乡村振兴
全部 201 通知公告 114 业务流水 59 乡村振兴 15 云上日照 13

日照绿茶重点生产基地巨峰镇

时间:2025-04-12   访问量:1003

巨峰镇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驻地西北部,东部为平原,北西南三面环山,341省道和222省道在此相交,兖石铁路横贯巨峰镇北,北距日东高速入口15千米,东距沈海高速入口5千米。

隋代殷姓族人在此建村,取名殷家村。明洪武四年,因其三面环山,群峰壁立,改名曰巨峰。嘉靖十三年,为杜绝盐商私贩,青州兵备道康天爵在此设寨,置兵镇守,名曰巨峰寨。清康熙十一年改称巨峰,清末改称巨峰社。1912年改称巨峰区,1985年改称巨峰镇。2000年,大坡乡合并到巨峰镇。2004年9月划归岚山区。

巨峰镇地理位置特殊,人文传承可圈可点,自古不乏忠勇之士。据考,梁姓曾为巨峰望族,最早于元末迁居此地。光绪版《日照县志》载,梁氏一世祖梁黑丑,率青壮年加入明军,随汤和南征北战,屡建奇功。后参与防倭,屯军于巨峰,战时出征,平时回营,三分军事,七分耕种。梁黑丑因战功卓著,被朱元璋封为千户总。其七世孙梁儒,在平倭战斗中屡立战功,被嘉靖帝封为锦衣卫“忠武”,卒于进京赴任途中。朝廷赐予“沿海保障”大匾,子孙将匾悬于大门额300余年,清咸丰十一年被战火焚烧。十五世孙梁统传,被清乾隆帝封为武德郎,十八世孙梁蔼清被光绪帝封为儒林郎,故日照民间有“丁、牟、秦、安、李,别忘巨峰梁”之说。在近代倒袁斗争中,日照涌现出“五天”义士,即薄天飞、丁天鹤、李天座、梁天起、姚天转。其中,梁天起、薄天飞就是巨峰人。

巨峰历史悠久,自然景观与文化遗存较多。巨峰西部有山曰“南北山”,又名“德靖山”。此山呈南北走向,山顶分南主峰和北主峰,犹如一条巨龙。附近有刘家东山村、石场村,相传其先祖为海曲某世祖,始从安东卫迁来,走到南北山时,恍如来到世外桃源,便名之曰“得静山”,后引申为“德靖山”。又因此山呈南北走向,当地称之“南北山”。德靖山巨岩如屏,极为险峻;西北之北垛山林秀泉清,云雾缭绕;其北部群山有“小蓬莱”之称,留有朝元观、朝阳洞两处遗址。山上还有个仙人洞,据传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、庞涓曾在此学艺。

德靖山南麓有丁珩的墓地,附近有个丁家林村。据考,丁珩系物理学家丁肇中的先祖。丁珩极其重视家族教育,倡导族人读书。丁珩长子丁允元是日照丁氏家族第一位进士。据光绪版《日照县志·传》载:“丁珩不以子贵受封而自倨,自谦一如寒素时。”丁珩谢世以后,葬于德靖山南麓,并雇佣周围佃户看林,逐渐形成今之丁家林村。旧时,丁家林主墓前有3株桧柏,中间一株大,两边两株小。据说,两边两株枝干长得像人的胳膊,搀扶着中间一株的两侧干,俗称“媳妇架婆婆”。可惜此树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伐。

丁家林村东邻为大土山村,今存有一处古墓群,相传为周商时代所建,当地人称“北城子”。北城子占地约300亩;巨峰南部有山曰幽尔崮,相传是孔子师傅项橐出生地。山上曾有寺庙一座,建设年代失考。庙内原有银杏树两株,每株有一搂多粗。山上有奇异“猫头石”,形状恰似猫头,栩栩如生;亦有台子石,看似摇摇欲坠,却难以推倒。1945年春,日军将银杏树砍伐焚烧,寺庙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。现仅残存寺庙院落,当地俗称“庙天井”。

巨峰驻地北有一山,山脉东西走向,主峰叫“老牛顶”,历来为军事重地。1945年春,日军曾盘踞老牛顶,当时挖的山洞尚存。老牛顶西部为野鸡寺山,山顶原有庙宇,建设年代失考。庙内有铁铸主佛像,俗称“铁佛爷爷”。山下西侧山石奇特,自成石人、石靴、石鼓、道士帽子等景观,可惜20世纪六七十年代悉遭破坏。现仅存山顶处古老围墙。

老牛顶东部为朝元山,上有朝元观遗址。遗址位于朝元山南麓,为宋代所建。朝元观历经多次重修,至民国年间,尚有山门3间,内供老母塑像,故称老母殿。大殿为5间,内供元始天尊塑像。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,东为三官殿,西为牛王殿。观周围砌有乱石院墙,占地3亩有余。观西南角有古银杏一株,树下有枯井一眼。山门外有黑龙潭,潭上有升仙桥。观后有一山洞,称黄山洞。朝元观山峦环抱,林木幽深,名士登临多有赋诗之举。抗日战争期间,中共日照县委、日照县民主政府曾在此召开会议。1945年春,日军在老牛顶建据点时,县政府根据上级指示忍痛将观焚毁。现升仙桥石桥尚存,桥宽0.9米、厚0.3米、长2.2米。

巨峰镇相家楼村有一处古墓,俗称“相家大林”。据考证,墓主人为相林,系金元时期人,先后被封为“武德将军”“宣武将军”,为海曲县尹。相林墓前有石人、石狮、石犬等,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遭破坏,目前尚有部分留存;丁吕土山村有天主教堂遗址。清光绪五年(1879),天主教传教士、德国人安治泰来到日照,首先在丁吕土山设教堂,发展天主教教徒,后在日照增设教堂多处。他们为非作歹,引起民众反抗,引发著名的“日照教案”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西杨家庄丁鸿吉发动群众,反洋教、杀教徒、烧教堂。教案被平息以后,清政府被迫赔银2.5万两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传教士纷纷撤离。1944 年,日照县抗日模范小学迁驻天主教堂。


上一篇:走近岚山区巨峰镇的南北山

下一篇:日照街道厉家顶子村朵朵羊肚菌,种出乡村好“丰”景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咨询A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咨询B

在线咨询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