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初莒国建都故址考(莒国古城项目传承历史)
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有计斤县,班固自注:“莒子始起此,后徙莒。”唐代颜师古注:“即《春秋左氏传》所谓介根也。语音有轻重。”
上面这段文字说明,莒国初建国的国都是介根,西汉时期在原介根故址设立了计斤县,一个地址,两个时期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名称。班固与颜师古的观点至今还没有人提出异议,而且也是考证周初莒国定都故址的最有力的证据。问题就出在西汉的计斤县到了东汉时期便撤销了,以后再也没有出现“计斤”这一县治,西汉计斤县并入到哪里去了呢?由于历史久远,现在出现了两种差别很大的说法。
一说,认为西汉计斤县位于今山东省胶州市境;二说,认为西汉计斤县位于今江苏省赣榆县境。这两种说法,按照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,分别位于不同的省份,南北相距一百余公里。
要了解计斤县并入到哪里去了,就要沿着历史的脉络寻找线索。
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“东莱郡”下记载:“黔陬,侯国,故属琅邪。有介亭。” 南朝梁代刘昭注:“《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》:‘伐莒,侵介根。’杜预曰:(黔陬)县东北计基城。”计基,即计斤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,齐国崔杼帅师伐莒,“侵介根。”杜预注:“介根,莒邑,今城阳黔陬东北计基城是也。”
西晋杜预和南朝梁代刘昭的观点是一致的,即西汉计斤县并入到了东汉的黔陬县。
晋代至南北朝时期,黔陬县治始终存在。《晋书·地理志下》,城阳郡有黔陬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,胶州高密郡有黔陬县。
隋代将黔陬县并入到胶西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中》高密郡胶西县下记载:“旧曰黔陬,置平昌郡。开皇初郡废。十六年置县,曰胶西。大业初,又以黔陬入焉。”
唐代又将胶西县并入到高密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密州高密县下记载:“武德三年置,六年省胶西县入焉。”
宋代重新设置胶西县,元代仍名胶西县。明代撤销胶西县,更名胶州。清代仍名胶州,即今胶州市。
从上面的资料来看,周初莒国始建国的都城介根(即西汉计斤县故址)当位于今胶州市。
持赣榆县说的主要依据是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。
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游水左迳琅邪计斤县故城之西。《地理志》曰:莒子始起于此,后徙莒,有盐官,故世谓之南莒也。游水又东北迳赣榆县北。”这段文字中的“计斤县”,颇有版本争议。
明代朱谋炜本《水经注》作“游水左迳琅邪即丘县故城之西”,民国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同朱本。
清代研究《水经注》的赵一清、全祖望、戴震、王先谦等均将“即丘”改为“计斤”。原因是《水经注》下文有“《地理志》曰:莒子始起于此,后徙莒”的记载,这段记载出自《汉书·地理志》“计斤”下,所以,赵一清、全祖望、戴震、王先谦是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校改。但是,明代之前的《水经注》版本,朱谋炜本号称最善,赵一清、全祖望、戴震、王先谦研究《水经注》的祖本都是朱谋炜本,笔者未见赵一清、全祖望、戴震本,但据王先谦《合校水经注》、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,赵一清、全祖望、戴震、王先谦将“即丘”改为“计斤”,并无版本依据,只是根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推测。
我们先来看王先谦的《合校水经注》。《水经注》卷三十《淮水》:“游水左迳琅邪计斤县故城之西。”王先谦校:“官本曰:按,计斤,原本及近刻并讹作‘即丘’,今改正。按,朱讹,赵改,《刊误》曰:‘即丘’字误,当作‘计斤’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有计斤县,若即丘则东海之属县也。赵《释》曰:清按,计斤县,杜预谓之计基城,乐史云:即《左传》所谓介根城,皆音之转耳。丁履恒曰:《寰宇记》计斤城在高密县东南四十里。”(王先谦《合校水经注》卷三十,中华书局,2009年2月版。第455页。)
这段文字中,所谓“官本”,即戴震负责校刊的武英殿聚珍版《水经注》;“原本”即明代朱谋炜校刊本;“朱”即朱谋炜;“赵”和“清”均指赵一清,其著作有《水经注释》和《水经注笺刊误》;乐史,宋代人,著有《太平寰宇记》。
王先谦的这段校注引用多家之说,看似严谨,实则前后矛盾,这一点民国时期杨守敬早就指出:“赵‘即丘’改‘计斤’,云:‘即丘’字误,当作‘计斤’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有计斤县,若即丘则东海之属县也。又云,按计斤县,杜预谓之计基城。乐史云,即《左传》所谓介根城。皆音之转耳。全(祖望)、戴(震)改同。守敬按:《左传》杜《注》称,黔陬县东北计基城。《寰宇记》,在高密县东南四十里,去游水甚远。即丘在今兰山县东南,实游水之所经。但莒子实起计基,郦引《汉志》,亦是计斤下之文,又缀以世谓之南莒,殊为差互。若以郦氏所叙实指即丘,而《沭水注》言,即丘为春秋之祝丘。庄四年杜《注》,祝丘,鲁地。非莒国地。若云计斤在赣榆、祝其之间,则《传》、《注》皆不可信矣。郦氏依附盲左,又墨守班《书》,何至违错如此。考《汉志》东莱曲成下,治水所出,南至沂入海。说者谓沂字为计斤之误。今本《水经注》缺治水,余疑此盖其烂余之文。因‘即丘’与‘计斤’形近,浅人遂羼入之。其下,本谓之北莒,又因其地在莒南,改为南莒。赵(一清)氏等且将县名改之,不知其方位全不合也。近丁履恒《游水疏证》考故城极详,而亦沿计斤之误,疏甚。至《地形志》怀仁有莒城,乃后起之名,与莒国无涉也。若西汉即丘属东海,此作琅邪,或郦氏笔误。”(杨守敬、熊会贞《水经注疏》卷三十,江苏古籍出版社,1989年6月版,第2567-2568页。)
可见,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游水左迳琅邪计斤县故城之西。”的记载是有版本争议的,不足为据。
另外,还有如下资料支持胶州说,而不支持赣榆说。
资料一,宋代乐史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二十四“高密县”下记载:“计斤城,今县东南四十里,即《左传》所谓介根城。莒始封于此,后徙于莒城,汉以为计斤县,属琅邪郡。”
资料二,清《嘉庆重修一统志·莱州府·古迹》:“计斤故城在胶州西南,古介根邑。”
资料三,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十四:“计斤县故城在胶州西南五里,今城子村。”
资料四,谭其骧主编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“春秋时期”部分,将介根标注在胶县(即今胶州市)。
资料五,《胶州市志》记载:“西周到春秋时期,市境内有莒和介国。莒,公元前1120年(周武王十三年)始封少昊后裔兹舆期为莒子,建都于计(今城子村)。春秋时莒南徙(今举行一带),计为莒国的一个邑,治所在今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城子村。”同书又云:“西汉时,市境内除黔陬县外,还有计斤县……”(《胶州市志》第一篇第一章“建置沿革”,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。)同书第二十九篇第三章“文物古迹”记载:“计斤城遗址。计斤城,莒国都城,莒南徙,以计地为介根,故亦名为介根城,位于城南城子村附近。1970年城子村尚有古城残垣一段,高3米余,夯土,柱洞可辨。”
资料六,《赣榆县志》记载:“赣榆县地夏以前属九夷,商属人(夷)方,西周归莒、祝其2国,春秋属莒、郯。”又云:“前汉在境内置3县,赣榆县治今盐仓城,属琅琊郡;祝其县治今古城,利城县治今利城,同属东海郡。”(《赣榆县志》第一篇第一章,中华书局1997年版。)并未涉及计斤县。
我们认为,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也未必就持赣榆说,只是古书在传抄过程中出现讹误,清代学者误读《水经注》,又被现代学者引用而导致错误。
(撰稿 莒县史志办公室 张同旭)
- 上一篇:日照北海锦华禅茶客栈 2019/5/13
- 下一篇:莒县博物馆位于莒县县城青年路南端 2019/5/13